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四史”学习教育进入学校思政课堂,必须坚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结合“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勾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仰。这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时代性和针对性,有助于思想性、学理性相统一,历史观与“三观”相一致,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持之以恒地教育和培养。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愿意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可用之才。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坚持信仰、秉持初心,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据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统计,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就有370多万人。也就是说,在这1万多个日子里,平均每天约有370名共产党人牺牲。这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思政课教学的最好教材,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