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正文

如何正确面对网络舆情

发布者:fdy [发表时间]:2021-04-19 [来源]: [浏览次数]:

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换、思想交流、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的重要空间,已经从一种新型技术平台和手段,转换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日益凸显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型主战场。从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总体安全的视角看,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业已成为政治安全、价值观建设以及网络舆情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后冷战时代,国外反动势力加紧对青年群体进行网络意识形态渗透,从价值判断、理想信仰、话语表达等方面,在大学生中产生了“信息爆炸”效应。如何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跟进研判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是非常迫切且重要的新时代课题。

要把握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和规律,对大学生的关注焦点事件形成网络舆情为主体内容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监控体系,要注重发挥高校官宣渠道和政府主流新闻网站的信息传递和价值导向功能,不断强化官方媒体发声对网络舆情话语权;此外,要网络舆情的起落涨浮,有效达成网络舆情引导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能否声声入耳,能否从感性层面的情感认同,上升到理性的理论认同层面,是教育者对大学生这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客体进行教化引导的关键。相较于网络语言来讲,传统的面对面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采取的是教科书式样的文本语言,基于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它的理论性、概括性比较强。开展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充分整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的导向性、系统性和理论性,還要吸收网络语言的生动性、草根性和传播优势,在教育中营造民主平等的主体间性教育场域,实现从文本语言向现实语言转型,摒弃抽象晦涩的理论说教,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挑战日益紧迫。国家、社会、高校进行联合协作,扶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导向,围绕青年群体聚焦的热点问题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除此之外,更需要从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利用网络安全周等重大节点,推动开展社会网络综合治理,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

2021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