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普及核科学知识,进一步帮助我校学生认识核电、了解核电、走进核电,9月19日下午在我校B阶105教室开展“连心桥·从核而来”科普知识走进校园活动。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核能发展对保障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核能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带领听众走进原子核的内部。她配合生动的图画讲解了原子核内部结构以及核能的发现与利用的过程,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秘密,到网球厅里的反应堆,将抽象又复杂的化学过程很好地呈现出来。
核电是一种清洁的、高效的能源,然而我国的核能发电量占比相较于其他国家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核能的利用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一些看似偶然的因素、管理和操作上的失误都可能酿成大祸。宣讲中,于翔宇列举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福岛核事故等国际典型核事故,让同学们认识到了核能的双刃剑属性,从而正视核能源。
最后,讲述了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众多先驱和科学家的故事,他们为国家的核工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有十一位核科学家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些先驱和科学家们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更体现在他们为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精神。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是中国核工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后来者,特别是青年人不断前进的光辉榜样。
此次宣讲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同学们了解到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感受到我国核电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变强的辉煌发展历程。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无数科学家的倾心奉献、呕心沥血。“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奋进新时代新征程,青年人要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大珩宣讲团将继续讲好“两弹一星”精神的故事,将中国核事业的发展讲得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