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传销、远离传销
一、认识传销
1、传销的由来及法律规定:
传销又称经济“邪教”,其最早是从英文Multi—Level Marketing 翻译而来,其意思为:多层次相关联的经营方式。98年以后我国在政策上对传销进行了调整,把专卖店加直销员的多层次经营方式称为直销,而把无专卖店的多层次经营方式称为非法传销。但是随着传销危害性的日益增大和人们传销认识的深入,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由国务院颁布的《禁止传销条例》将传销认定为非法活动。该条例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谋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其实我们从通俗化的角度来说,传销就是利用别人的钱来积累个人的财富,为了挣更多的钱就要骗取更多人的行为。从传销核心的角度来说来讲,传销就是通过拉人头来赚钱,所谓的产品是毫无市场价值、毫无市场意义的,其关注的和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每天需要洗脑的人,即把人的多少当作产品提成赚钱的依据,至于所谓的产品仅仅是个华丽的借口。
2、传销出现的新特点:
(1)、向低龄化的方向发展
(2)、网络传销的危害日益增大。网络传销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动,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传销的网络版,即通过互联网销售事物;第二种是靠发展下线会员增加广告点击率来获取佣金报酬;第三种是以某公司的网站作为传销的载体,在该网站设置几大平台供用户享用,但必须交纳一定的费用才能成为会员,会员再发展下线。根据会员发展下线的数量来提取佣金。
(3)、向急于就业的社会的社会群体方向发展,比如大学毕业生 下岗工人。
(4)、由城市转向农村。
二、识别传销 、防入陷阱
为了使学生加大对传销危害性的了解,特别是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安全教育,提高其防范和识别能力,防止误入传销陷阱,我将从传销组织的活动情况做如下讲解:
(一)、传销组织是国家打击的非法经济组织,又称经济“邪教”组织。传销人员自称为“网络销售公司”。该组织(公司)没有经过任何一级政府部门批准,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公司名称,没有地址,没有办公(经营)场所,没有生产经营的产品,就连一部固定电话也没有。其组织以发展会员(业务员)收取入会费为主要经济来源,被骗入的会员每人必须交纳入会费,其分配方式叫奖金分配方式,即按A级(公司总裁)、B级(公司经理)、C级(业务主任)、D级(家长,即管理层)、E级(业务人员)层层分配。一个业务员发展、推荐一个人入会可得到一定的奖金,管理层以上人员可按百分比提成。一个业务员发展4-10人的下线,就可升为D级(家长),一个C级的主任可分管10-100人的下线,就像狮子滚绣球越滚越大,到C级以上管理层就可坐享其成,得到大量的不义之财。
(二)、传销组织骗取他人入会,开始以介绍工作为名,介绍对象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家庭贫困人员,介绍的关系主要是自己的老乡、同学、战友、亲友,有的甚至将兄弟姐妹都骗进入会。骗入传销组织的步骤是:
1、抓住被骗人求职心切的心理特点,逐步联络感情,了解被骗人的个人及家庭经济情况;
2 、鼓吹该公司的业绩(称是国外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并根据你的专业和兴趣提出相应的招聘岗位和丰厚的待遇,让你前往应聘,落入陷阱;
3、进入后,进行所谓的业务培训,每天由经理、主任对被骗人进行上课,灌输所谓的致富经验和人生哲理,极有煸动性,如“教你做一个伟大的推销员”等等,他们的口号是“今天睡地板,明天当老板” “今天穷光蛋,明天告别光棍汉”。课后,由家长和业务骨干、推荐人进行专门的谈心、交流,传授经验,直至你融入到传销组织的思想范畴。一般被骗入人员经过七天至半个月的所谓魔鬼训练,即所谓的洗脑活动,思想不坚定者大都会上当受骗,误入岐途,由受害者变成害人者,开始发展下线。
(三)、传销组织有严密的管理制度。
1、 传销人员发展下线,必须经过主任和家长的审查,并教唆如一步步地联系,直至被骗者上钩。
2、一般D级、E级的传销人员和正在培训的未入会人员(未交会费的人)日常活动均受到限制和控制,外出时始终有人监视其言行举止。如林××发展下线必须外出接应时,仍有人监视他的活动,至少有二人和他一起出来。
3 军事化的管理。每天早晨6:15起床直至晚上9:30熄灯睡觉,每个时段的学习、活动、搞卫生、吃饭、休息都安排得十分紧凑、准点。
4 每天都有学习内容(学习传销组织的规章制度,学习行业知识、生活二十条及行业四大禁止等),在家长的领导下,每天晚上还进行个人小结,重新审视自己,修改工作计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等。
5 组织会员到其它传销点(住宿地)进行交流体会和传授新的传销发展方法,每周、每月各传销点都要作出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规划“宏伟蓝图”。
(四)、限制人身自由,过着非人的生活。
1、 每个人被骗入传销组织后,即失去了人身自由和通信自由。每个传销点都是租赁民用的小套房(一般是八、九十平方米的三房一厅一卫),家长负责管理房门钥匙,一天24小时都有人看守,未经主任、经理以上批准不得外出,被关的人员手机、充电器一律收缴,集中保管,如有思想未转化的,连身份证、钱包等都会被收缴。每个套房内配有本地小灵通一部,由家长或主任管理,确需联系时,均使用小灵通(外人不知道还以为是公司的固定电话),而且时时刻刻都在监视通话情况,需发短信时由其他人代发
2、 每个租房内一般住有10-12个D级、E级的传销人员,都是睡在地板上(主任一级以上的才有床),每人每月还得交纳伙食、房租费,每人每月的伙食费大约在90元左右。因此,在高消费的城市里,他们只能到菜市场购买最低劣的菜,如萝卜、包菜,有时还在菜市场边捡被卖菜人扔掉的烂菜叶,吃饭慢的人后面没菜了,只能浇点酱油。早餐的稀饭是昨天的剩饭,煮完后撒上一把盐就算是早餐了,有时连捞上一粒米都没有,简直是在喝盐开水。因此,被关的传销人员一个个都是脸色苍白、发黄,比蹲监狱的伙食还差得多。
3、有的被骗进传销组织后,由于无法交纳3800元的会员费,又不能发展新会员的,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口才、技能不长进的,甚至连伙食费也交不起的,关了二、三个月后,就会被传销组织开除,但推荐发展的人要代交伙食费用。
三、传销到底危害了什么
一个人从穷光蛋到百万富翁,最“慢”需要一年;参加传销,就可以坐在家里点钱;今天睡地板,明天当老板,成功就在眼前……
这些听似让人心动的神话,却被传销组织奉为致富“圣经”。震惊全国的“欧丽曼”案件就有几十所高校的2000多名大学生在这种梦境中深陷泥潭,甚至不少人在被解救后依然执迷不悔,深信自己从事的是“辉煌的事业”。
传销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和组织,能让人们如此失去理智、违反常识?传销队伍里有一句豪言壮语:可以将石头当成金子卖。这句话清楚地点明了传销的本质:欺骗。。
传销满足的到底是什么需求?显然,不是产品的需求。它满足的唯一需求是传销组织竭力颂扬的“成功”。因此,在传销系统里,传销的核心理念是“有钱就是成功”。成功的定义被狭隘地限定在能否拉下线,能否上业绩,能否日进斗金。这种貌似“符合商业社会价值理念”的成功观,有着极大的欺骗性。成功是社会对个人贡献的一种评价和回报。而传销组织通过骗取人头费来取得得成功不但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为文明的进步制造了重重障隘。
传销不但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会引发商业社会的诚信危机。传销的基本方式是“杀熟”。它要求利用原有的社会关系“从商”,即在社会网络中建立商业网络。这样,传销商业网络的欺诈行为,会迅速弥漫成整个社会网络的不信任危机,导致亲友相骗,朋友反目,信用受伤。它们不仅冲击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危及最基本的社会信用体系,因此大多数国家对此坚决取缔。我国禁止传销条例的颁布就是一个很好地证明。
四、关于防范误入传销陷阱的几点意见
如果我们留意的话,经常会看到大学生陷入传销的相关报道,为什么会频频出现大学生陷入传销的现象呢,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从学生自身角度,接触社会面不广, 往往急功近到,对生活在的期望值过高,很容易被那些宣称能致富的传销组织“洗脑”上当受骗。同时陷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较为贫困,再加上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朋友少,容易相信别人,在学校他们没有成就感,极容易在传销中他们找到了幻觉。
人都有一种被社会承认,被他们关爱的需求,在学校里大部分学生的这需求被忽视了,就会造成亲情的互助缺乏。在传销活动中,大家组成“家庭“一起睡地铺,一起捡菜叶,一起分享感受,从而对传销整体产生了心里的依赖。
2、从传销组织角度讲,其使用的洗脑方法符合大学生的心里要求,编造的谎言迎合了社会阅历浅,叛逆心里强的大学生的完美想法,而且传销连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大学生一旦陷入传销可能面临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困境。
3、社会环境看,人们对传销的认识不够深入,对直销和传销的区别知之甚少,缺乏全民共同抵制传销的社会氛围。
在此对在座的各位同学提出几点建议:
1.学生参加就业、招聘,一般要到政府和学校组织的人才交流市场,因为这些用人单位都要向人事劳动部门提供完整的资质材料。
2.传销组织所谓的“网络销售公司”一般都没有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无营业执照。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网页上查询有无此单位(公司)。
3.经亲友、同学介绍的就业机构,除上网核实外,本人可到所在单位走走看看,问明情况,如是传销组织,一查就露馅。
4.如果被陷入传销组织,就要坚持一不交钱(不交会员费和伙食费),二不参加他们的所谓学习培训,三是不去骗取他人,四是找机会就跑,并报“110”解救,五是迅速与学校联系,争取学校求援。
曾经身陷迷途的大学生说:“那是一段在狂热中迷失自我的奇特经历。我们不是因为利益诱惑和人身监视而被传销网络套住,而是在思想上被控制后,心甘情愿地被他们利用。”传销活动的隐蔽性、欺骗性、流动性和群体性,以及它独有的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使之极易演变为有组织的社会犯罪,产生更为可怕的杀伤力。我们曾在电视里看到传销群体激情澎湃的迷狂场面,也从报纸上读到被执法者驱散的传销人员集体高唱《从头再来》的“激情”场景,它让人悚然于“经济邪教”的恐怖,因此让我们携起手来,远离传销,向传销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