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阶段:6—11岁——勤勉与自卑
孩子的需要与行为: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并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如果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了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的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凡事要求完美;
●经常拖延或耽搁;
●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第五阶段:12—21岁——身份与对角色的困惑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找出他自己怎样去适合这个世界;
●接受自己身体生理上的变化;
●界定自己对异性的身份;
●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找出人生应怎样过。
如果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允许他去探索自己的梦想、感觉,改变想法及尝试新的方向,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如果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迫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在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不正确的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对自己的人生角色感到矛盾;不能定立人生目标;
●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需要不断地谈恋爱;
●需要凭拥有的东西,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