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体育的重要性,我院辅导员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从中了解到,在今年4月,教育主管部门表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许多高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并由此实现学校体育工作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挂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挂钩,与学生的综合评价、升学挂钩。
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学习的重要动力,都源于兴趣和爱好。因此,体育课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发现体育的乐趣,学会运动的初步技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这中间,要让学生感受到,是我在锻炼,我从中得到了快乐,而非仅仅为了这个科目分数的提高和老师的满意等短期功利目标。
反观很多成年人,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交纳高昂的健身费用也要坚持锻炼,就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体育锻炼带给人的乐趣和益处。从这点上来说,无论是学校还是体育教师,其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效果。近年来,一些学校探索体育课分层教学,将爱好、水平接近的学生分在一个教学组中,这就是以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在科目中受益的理念体现。
眼下,很多学校设置更多体育课,从根本上讲,还是为了达到不同课程的配置和配比,完成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教学任务。不少学校的体育课,留给学生的印象是负担,是失败的经历,是众目睽睽下的难堪体验和不体面造成的自卑,由此形成了学生的挫折心理,体育课的运动经历成了他们的心病和疮疤,以致阴影长期不散,对身体的自我认知定位不高,成了潜在的运动障碍。
所谓教育,不仅要充盈学生的头脑,也要强健学生的体魄。好的体育课要让学生乐此不疲,有再上一堂课的欲望。唯有如此,才能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而民众运动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正是来自少年时代的体育课堂。

辅导员开展线上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