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2024年2月22日,我院同学积极响应实践号召在唐山迁安进行了一场关于迁安皮影的戏的深度调研走访了文化机构,全面了解了迁安皮影的历史、传承、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迁安地处长城脚下,冀东腹地,也是历史上北方皮影流传区域的中心枢纽位置。迁安皮影史上有众多杰出影人,像“箭杆王”赵紫阳、“簧腔圭臬”李秀、“影界金少山”历景阳等。而在70年前,一批艺人们以唱影的形式走街串巷、宣传抗日、诱敌伏击,为抗战宣传,吸引人们加入抗战队伍,成为迁安皮影史和中国抗战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郭宝皮影传承馆作为冀东最大的皮影艺术个人展馆,有很多介绍迁安皮影的历史故事,其中最引注意人的要数名震冀东的”药捻子影社”了同时,传承馆还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让观众深入了解皮影戏的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加深了对迁安皮影戏的认识和欣赏,深感迁安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社会实践
在此次行程中,我深入探寻了迁安皮影文化足迹,了解皮影文化背后的故事,切身体会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传承馆内观看皮影戏演出并对观看者进行采访时,感叹道:“皮影戏的观感震撼、风韵十足,希望这门极具历史性、文化性、美学性的传统艺术能在新时代找寻到发展创新之路,让更多人能感受到它的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实地调研是对民族精神、生活智慧以及活态文化存在的一次直观感受和认知的过程,作为新时代青年,应继承优秀的民族基因,让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同时,也应与时俱进,结合专业所长,用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赋能皮影艺术,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皮影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使皮影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