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德法教研室召开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集体备课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5-15   浏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推动其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堂,2024年5月15日德法教研室在B311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集体备课会,教研室教师共研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力求让思政教育紧扣时代脉搏,焕发出蓬勃生命力。

备课会伊始,教研室主任陈琛老师强调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当下思政课教学的关键指引作用。她指出,这一思想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理论宝库,更是契合大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正确三观的思想利器,要求全体教师提高站位,从历史纵深、全球视野来剖析其内涵,领悟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创新、文明交流互鉴等板块的深层意蕴。

在理论学习后,教学研讨环节热度攀升。赵晓雨教师分享备课思路,提出以热门文化现象为案例,如国风国潮兴起、非遗传承焕新等,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当代魅力,顺势导入习近平文化思想中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理念;在讨论道德与文化关系板块,可组织学生剖析社会失德现象背后的文化诱因,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理解。其他老师也纷纷建言献策,从教学活动设计、课堂互动形式到课后实践拓展。大家一致认为,要善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实地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涵养文化情怀,增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同感与践行力。

集体备课不仅是思想碰撞,更是团队协作的深度磨合。备课过程中,不同教学专长、教龄层次的教师们分组协作,老教师倾囊传授教学重难点把控技巧,青年教师则发挥新媒体运用优势,分享线上教学资源整合、微视频制作经验,助力打造趣味多元的课堂氛围。新老教师携手,共同打磨课件、编写教案,反复斟酌教学语言精准度与案例适配度;针对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学生疑惑、思想分歧,预设答疑解惑策略,确保教学连贯性与引导有效性。

未来,德法教研室将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持续深耕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其化作日常教学的鲜活素材与价值底色,培育出兼具文化底蕴与法治素养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