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16 号文件) ,首次提出了“三全育人”这一理念,在 2016 年 12 月 8 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做出重要讲话,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 年 3月,中央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总书记着重提出三全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全国各高校开始研究并实践课程思政。教师党支部于2021年10月13日召开了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党支部全体成员共同学习上海大学顾俊教授讲解的课程思政,顾俊教授从课程思政如何定位、课程思政如何做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且列举了具体的案例讲解课程思政如何开展,对于教师们一直困惑的问题:如何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有了明确的思路。
党支部全体党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于课程思政的开展进了讨论:第一,高屋建瓴,跳出专业看专业,设计课程思政,不能陷在专业中出不来,可以先确定一个制高点,拓展课程视野,揭示专业和课程对人类、国家和个人的意义,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第二,胸有成竹,先建立结构,再处理细部,做课程思政,要先做整体设计,梳理课程主干,确定思政主题,以此为焦点,形成贯穿整个课程的脉络,然后再来处理专业知识点,就方便而且顺利多了;第三,相互印衬,专业与思政内在契合,有了大局,有了主干,就可以顺腾摸瓜,挖掘具体的专业知识点,开发其中的思政内涵,做到专业与思政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第四,知行合一,主动学习,自我成长,课程思政设计要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体验国家发展,增强“四个自信”,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就是在非思政的课程中,讲出立德树人的效果来。依托专业课程,自然要求开发专业内含的思政元素,争取更好的立德树人效果。有好教师,才有好课程,育人先育己,育人育己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