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医疗卫生 > 正文
有关登革热的小知识(一)
作者: 时间:2023-03-11 浏览次数: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

何时怀疑自己得了登革热?

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C),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之一——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常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主动向大夫说明自己可能得了登革热,以尽快得到诊治。并采取防蚊隔离,防止进一步扩散。

登革热有疫苗可以预防吗?如何治疗?

目前登革热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疫苗上市,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法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登革热。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登革热如何传播?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我国不是登革热的流行国家,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经3-15天的潜伏期便可能发病,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我国的登革热主要由什么蚊子传播?

这些蚊子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

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分布在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的辽阔地域。与人们的活动时间一致,日出前后和日落时分是它们叮咬的高峰时段,可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纹伊蚊的幼虫喜好洁净的水,社区内的树洞、石穴、积水轮胎,废弃的碗、盒,存接水的瓶瓶罐罐,丛生植物的叶腋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

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省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边境地区和台湾南部,尽管分布局限,但它对登革热的传播能力强于白纹伊蚊。埃及伊蚊除了在早晨和近黄昏有叮咬高峰外,整个白天都会活跃的吸血。与白纹伊蚊相比,埃及伊蚊与人类更为“亲近”,喜欢与人类共居一室,我们家中的饮用贮水缸、水培植物、花盆托、腌菜坛、饮水机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

伊蚊一般出现在哪些场所?

白纹伊蚊多栖息在孳生场所附近,在室外主要栖息在阴暗避风处,如缸、罐、坛的内壁,工地积水的基槽内壁;在室内则倾向于停留在墙上、桌椅和床下、悬挂的衣服上等。

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家蚊”,主要栖息在室内避风阴暗处,如水缸脚、碗柜背后、卧室床底、墙角、蚊帐等处,悬挂的有汗渍的黑衣服,更受它们喜爱。

:孳生地:指蚊子的幼虫生长及成蚊产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