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主要发生于1 ~ 7 岁的小儿,尤其是 5 岁以下, 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定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约为2 ~ 4 天 (柯萨奇病毒潜伏期 1 ~ 14 天,一般为 3 ~ 5 天,隐形感染多见,成人 50% ~ 80% 为无症状的感染,20% ~ 25% 的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发热一般会持续 2 ~ 4 天,疱疹一般紧随发热而至。在大多数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大多预后良好,呈自限性过程,自然病程一般为4 ~ 6 天,少数至 2 周,大可不必谈「疱」色变。疱疹性咽峡炎不一定就是手足口病,但也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手足口病」,应提高警惕,但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护理措施
1. 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2. 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3. 溃疡处涂抹鱼肝油、锡类散等有助于缓解疼痛。4. 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药物治疗1. 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可用于治疗,有自愈性,也可不需要什么特殊治疗,一般对症处理即可,治疗多以缓解患儿的不适感为主要目的。2. 婴幼儿发热时,切忌捂热(捂汗):不可包裹过多过紧,以免影响散热,甚至发生捂热综合征。3. 如患儿发热并有不适感或口腔疼痛又想进食前半小时左右可考虑服用退热药(宜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或在餐前用 2% 利多卡因涂抹局部。4. 一般认为,维生素C 和维生素 B2 可有助于溃疡的愈合。关于预防1. 预防才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与手足口病的一摸一样,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勤洗手,正确的洗手。2. 在高发期,尽量少去人群比较集中的,空间比较封闭或是半封闭的地方,包括幼儿园、学校、早教中心、超市、商场、游乐场等公共场所。3. 目前已经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 型(EV71)灭活疫苗了,这将是预防由 EV71 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疾病最有力的武器,可以减少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4. 肠道病毒71 型(EV71)灭活疫苗的接种对象为 6 月龄至 5 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 2 剂次,间隔 1 个月,目前是否需要进行加强免疫暂未确定。一次一支(0.5 mL),推荐在上臂三角肌处接种,有条件者可以考虑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