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化工制药系“教学做”一体化培训总结

发布日期:2013-01-08    作者: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

2012年12月29-30日,在教务处的组织下我系郑彦慧副主任参加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渠川钰教授讲授的“教学做”一体化职教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与考核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报告,感觉收获颇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2013年1月7日,郑彦慧副主任和我系教职工一起分享交流“教学做”一体化培训的心得,分别从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总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进行讲述,老师们感觉受益匪浅,最终决定《化工制图》、《分析化学》课程在下学期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把综合练习课程设计、模拟操作、社会调查、实验实训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不仅要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作用,还要充分利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载体,把课堂搬到工厂,把工厂搬到学校,实现校企合作组合新模式。

创新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时间的延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30年代,黄炎培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曾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这既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内涵是教学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切入点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此来带动课程建设、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其载体主要是专业。“说专业”是教育部新一轮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核心内容之一。化学制药专业为我系的重点专业,通过这次培训,教研室主任张宁老师对专业剖析理解的更深、更透,接下来针对化学制药专业剖析要做实,做细,迎接新一轮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