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举措:规范流程,强化谈心谈话工作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10-14 】

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2024年10月14日,传媒学院在实训楼D504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流程暨谈心谈话工作布置会”。本次会议由学校资深心理咨询老师程莉花主讲,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心理关怀与指导。

首先,程莉花老师为参会人员带来了心理危机的概述。她指出,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或压力情境时,心理平衡被打破,出现的一种暂时的心理困扰状态。从我国高校实际工作角度讲,心理危机通常是指个体有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行为异常、自伤、自杀、他伤或严重的精神疾病风险,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程老师还详细阐述了心理危机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强调了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程莉花老师重点讲解了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警机制。她指出,识别心理危机需要多渠道收集信息,包括谈心谈话、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反馈、学生反馈、家长及亲友反馈、学校相关部门及人员的报告以及学生在网络媒体上的言论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辅导员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在预警提醒方面,程老师强调了谨防风险因素的重要性。她指出,辅导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同时,她还介绍了心理危机排查的“四六原则”,即重点关注四类人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学生、自我价值感低)和六种情况(三史:既往自杀史、家族自杀史、身心虐待史;两病:严重躯体疾病、严重心理疾病;一事:生活应激事件)。

再次,程莉花老师详细阐述了心理危机评估与干预的流程。她介绍了心理危机三级预警机制,即红色预警、橙色预警和黄色预警。针对不同级别的预警,辅导员需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在重点干预工作流程方面,程老师详细讲解了红色和橙色预警的处理方式。红色预警表示学生存在严重而紧急的心理问题或自我伤害倾向,需要立即进行干预。橙色预警则表示学生存在较为严重不紧急的心理问题,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转介给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在家校联动方面,程老师强调了通知家长的重要性。她指出,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至关重要。辅导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共同制定干预方案,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她还介绍了重点干预的及时转介和后续跟进工作。对于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生,辅导员要及时转介给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或专业医疗机构。在后续跟进方面,辅导员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会议还详细介绍了返校总体流程和相关申报材料。程莉花老师指出,对于因心理问题休学的学生,返校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评估。学生需要提出复课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辅导员要做好访谈前准备,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返校意愿。在返校评估访谈环节,辅导员要会同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学生具备返校的条件。

在返校方面,程老师详细介绍了心理问题学生情况说明、返校访谈沟通记录表、心理问题学生复课评价表等材料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她强调,这些材料是评估学生心理状态和返校条件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填写和审核。

此外,程莉花老师还强调了持续关注与学生谈话技巧的重要性。她指出,辅导员要时刻保持关注学生的心态,定期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在谈话过程中,要注重倾听和理解学生的感受,用同理心去关怀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如引导话题、鼓励表达、保持耐心等,以确保谈话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会议最后,程莉花老师对参会人员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她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履行好辅导员的职责和使命。同时,她还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干预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共同努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保驾护航。

本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提升了我院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将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流程,提高干预效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探索更加有效的谈心谈话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个性化的心理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