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防震减灾 > 正文 防震减灾
    地震时避险的两种基本方法
      日期:2020-03-04

    国内外地震伤亡情况表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房屋倒塌砸压;

    (2)室内悬挂物掉砸;

    (3)外逃过程中被倒塌的女儿墙、高门脸、装饰物等砸压;

    (4)外逃过程中踩踏事故等。

    分析借鉴国内外各种避险方法,结合我国目前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有关标准提出两种震时避险基本方法:

    (1)就近躲避法。就近躲避到小开间内;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坚固桌子、床等家具下边。采取的姿势是蹲下;用双臂或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是抗震性能强的建筑物,因为这种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目的是避免悬挂物掉落砸压。不外跑以避免女儿墙等倒塌砸压,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

    (2)外跑与就近躲避结合法。在平房或楼房的一、二层,迅速跑到房外的安全地方;在楼房的三层以上,就近躲避,顶层及其下一层的可向楼顶跑动。躲避的位置是:小开间内;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坚固桌子、床等家具旁边。躲避时身体宜采取下列姿势:蹲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额头枕在大腿上,双手保护头部;如在排椅、床旁可趴下,伏而待定;如果有条件,还应该拿软性物品护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是:抗震性能差的建筑物,因为这种建筑物容易整体垮塌,室内躲避危险性大。方法的基本要领是尽可能地离开建筑物,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就近躲避。躲避在桌子、床等坚固家具旁边的目的是在房屋构件垮塌砸压家具时,尽量利用家具实体支撑的空隙。往楼顶跑的目的是埋压后可尽快得到营救。

    需要提醒的是,外跑时要注意防止悬挂物掉落砸压、防止女儿墙等倒塌砸压,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供稿人:张洁)

    上一篇:防震减灾的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