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治安防范 > 正文 治安防范
    地震的预防、自救及互救措施
      日期:2017-03-27

    一、地震简介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因人为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震动。在自然灾害中属于受灾面积广、破坏性强、死伤人数多的地质灾害。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每年约有500万次。一般情况下,3级以上的地震人们才会有感觉,7级以上的地震则会造成巨大损失。

    二、地震危害

    地震会造成人员压、埋、砸、窒息等伤害,造成建筑倒塌、地下管线断裂、燃气泄漏、水源污染、山体滑坡、水库垮坝等,引发海啸、风暴潮灾害和火灾、烧伤、触电等次生伤害。

    三、平时的预防

    1.及时清理宿舍中(如床下、桌下等)及客厅中、楼道内的杂物,保持逃生通道的通畅。

    2.将宿舍内易燃、易爆、易碎物品放到安全的地方。

    3.将放在高处大而重的物品拿下,熟悉躲避地点和逃生路线。

    4.宿舍内应准备一个应急包,放在便于拿到的地方。包内应有手电、食品、矿泉水、应急药品、简单工具等。

    5.如已收到权威部门发出的地震警告,应立即关掉宿舍中的电源总闸,以及餐厅内、锅炉房内的气源、电源。

    四、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一)室内

    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抉择。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正在上课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假如你在平房,应当充分利用12秒时间跑出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俱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卫生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和内墙角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远离窗户,避免玻璃被震碎划伤人。由于我校的各个新教学楼抗震系数较高,地震发生时就地躲避比较安全,可以避免盲目向楼外转移时被楼外的落物砸伤。

    遇到引发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二)室外

    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在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发生后即向桥头移动。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刹车。在工作间应迅速关掉电源开关、然后就近选择机器、设备、办公家俱事先建立的“安全岛”内避震,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在公共场所,如剧院、教室、商店、地铁等场所切忌乱逃,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等物)躲避,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维持良好的治安秩序,有序撤离。

    五、自救与互救

    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达99%, 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自救

    要求被埋压人员:

    1. 有坚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惧心理,相信能脱离险地;

    2.不能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消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等待救援;

    3.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与外界联系,保存体力,延长生命;

    4.想方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若无力自救脱险时,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

    5.当困在建筑物内时,要记住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和氧气,用敲击声求救。

    食堂等有火源部门或家庭应检查火源,如发现火情尽可能把火扑灭。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在未肯定煤气漏否之前,不要划火柴或用无罩的火焰,也不要开启电灯和带电装置。

    不要触摸电力线或与其连接的物体。

    注意收听收音机播出的有关地震和灾害的情况。

    (二)互救

    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4.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5.对于埋压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6.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 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

    7.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

    8.抢救时,务必注意余震的发生和观察建筑物的变化。

    (三)疏散时防止踩踏

    宿舍、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人数众多,由于互相拥挤、盲目冲撞造成的人员伤亡并不罕见。所以要听从指挥,跟随人流有秩序地快速撤离。不要逆向行进或俯身捡拾物品,这样会被人群挤倒踩伤,甚至丧命。

    六、震后措施

    从楼内疏散出来后,要到室外空旷地带躲避。

    干部、教师、辅导员及班干部要尽快组织按照院、系、班集中,以便尽快清点确定查找尚未撤离出来的人员。

    要听从学校和社会救灾人员指挥,配合政府和学校的救灾措施,遵守各项维护生活和安全秩序的规定。配合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

    上一篇:大学生防骗小常识---(案例篇)

    下一篇:校园诈骗案例整合及防范